熱門搜索
雙牽引機
單棒爐
鋁材噴砂機
全自動多支長棒熱剪爐
隔熱型材注膠機
Language
行業動態

範順科︰鋁加工產業要努力向高質量發展

字體大小︰

  在日前召開的2019年中國鋁加工產業年度大會暨中國(鄒平)鋁加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範順科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加工產業的發展現狀、優勢及面臨的挑戰,提出我國鋁加工產業消費增速已經趨緩,將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同時,當下貿易摩擦和環保壓力加劇,產業未來應向深加工領域轉型,從規模速度向綠色、智能制造轉變。

  範順科表示,當前鋁加工產業產量增速放緩,為新世紀以來的最低值,2018年,中國鋁材產量增幅比上一年大幅下降4.6個百分點,產業由持續高速發展,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鋁加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931億元,比上年增長3.8%;實現利潤254億元,比上年大幅下降31.5%;平均銷售利潤率2.84%,比上年大幅下降1.8個百分點。“可以看出,近兩年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連續大幅下降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已經十分嚴重。因此,產能不適宜再大規模擴張。”範順科說道。

  但同時應看到的是,隨著經濟中高速運行的常態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是行業的大勢所趨,而我國鋁加工產業集群化明顯,產業分布相對集中,以河南、山東、廣東、江甦、重慶、浙江、廣西、內蒙古、新疆和福建等地區的一大批規模不等、各具特色的鋁加工產業集群已經佔據了我國鋁加工產業的半壁江山,佔全國總產量的76.4%。此外,在我國政府和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推動下,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技術和裝備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日益提升。目前全行業已建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9家,其中鋁加工企業佔17家。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鋁加工材標準總體達到國際水平,得到了世界上多個國家的認可和采用。截至2018年,全行業專利申請量達到31023件,其中有權專利12928件,如“高性能大規格復雜截面鋁合金型材擠壓成形及應用技術”“12000噸航空鋁合金厚板張力拉伸裝備研制與應用”“高性能鋁合金架空導線材料與應用”等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7年以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鋁產業貿易摩擦呈現較為嚴峻的形勢。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鋼材、鋁板等產品發起232調查;2018年,美國又對鋼鐵和鋁征收新的關稅,其中對鋼鐵征收25%的關稅,對鋁征收10%的關稅。2019年5月10日,美國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中美貿易爭端全面升級。

  範順科指出,雖然貿易保護日益嚴重,但隨著我國鋁材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擴大鋁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逐步推進,我國鋁材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國內消費量達到我國鋁材產量的近90%,為我國鋁加工產業穩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國內市場支撐,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也不斷增強。

  此外,由于鋁型材、鋁板帶和鋁箔三大主要鋁材產品均已經被美國“雙反”調查,且2018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鋁材總計僅34萬噸,佔我國鋁材出口總量的6.5%,我國鋁材當年產量的0.86%,可以看出,出口美國鋁材無論與我國鋁材總產量的佔比,還是與我國出口鋁材總量的佔比,所佔比例都不大,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我國鋁加工產業的直接影響有限。而實際上,2018年,我國鋁材出口量還實現了逆勢大幅增長,全年共出口鋁材521萬噸,比上年增長22.8%。

  除貿易摩擦外,當下我國鋁加工產業還面臨著環保以及消費逐頂的壓力。範順科表示,環保方面,隨著我國污染物排放等環保標準越來越高,環保執行力度以及監管力度愈發嚴厲,我國鋁工業的環保成本不斷增加,固廢和危廢問題突顯;消費方面,鋁材傳統領域消費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新興消費尚未形成規模,國內的消費正在逐頂。

  範順科指出,解決當下及未來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要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結構調整要從規模速度向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轉變,推廣采用綠色能源,生產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實現行業自動化生產線與信息技術結合,制定鋁加工行業智能制造規劃方案。其次。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產業要向深加工延伸,持續擴大鋁應用,開發新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突出產品特色,打造品牌優勢。第三,強化創新能力,加強自身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跟蹤前沿技術,重視專利、標準、科技成果,推動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國產品、中國標準“走出去”。第四,推動行業企業“走出去”,走出本地,到消費集中地建廠,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應變反應速度,更好地適應市場和引領市場;走出國門,繼續擴大出口,加強海外投資建廠,到人口稠密且有一定消費潛力的國家和地區建廠。第五,加強產業與資本融合,充分發揮鋁兼有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的特點,有條件上市的企業應積極謀劃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實現企業增值、財富增值、資產增值,品牌增值。

  來源于︰中國有色金屬報

更新日期︰2019-07-08